《弘扬孝道精粹,共建和谐社会》-厦门大学 朱水涌

分类:德孝研究 2017-09-25 10:29:11 次浏览

弘扬孝道精粹,共建和谐社会

厦门大学  朱水涌

德孝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 历史,为人类创造了一份独特而鲜明的价值体系与伦理文化,“仁义礼智信”是这份文化创造的核心。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如此坚韧地生存发展,继往开 来,走向富强,是因为这份价值体系与伦理文化的内涵,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支撑着这个东方的伟大民族自强不息,和谐进步。其中,孝道文化是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说:“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 从小处讲,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家和万事兴;从大处讲,德孝则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悌”“慈爱”“友恭”的大爱情怀,体现了民族“以孝治天下”、追求人人和 睦共处的“天下太平”的理想。传统的中国总是将国家视为一个大家庭,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家国同在,忠孝一体,慈爱与孝道既是家族维 系的伦理的秩序,其延伸也是维系国家秩序、构建社会的和谐的准则,以此来促进天下人相互尊重,建设社会的文明。

        既然是忠孝一体,又为什么“自古忠孝”两全呢?因为孝敬父母的孝,伸展到国家为忠于国家,在古代君子就代表国家,实际是忠于君王,即忠君;子孙不孝,家庭就 将乱套,臣子不忠,国家也就乱套。臣子要忠君,就得离开父母、不能顾念家庭,而孝道则要求“父母在不远游”,所以是忠孝不能两全。唐代宗时,吏部尚书韦陟 死后,太常博士程皓谥其为“忠孝”,刑部尚书颜真卿加以反驳:“出处事殊,忠孝不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但忠诚思报国,孝举谢亲 恩,其内涵实际是一致的。

        中国孝道的故事很多,比如古代有为母赤身喂蚊的故事,现代有许世友将军五跪慈母的佳话,当代有14岁的马小鹏飞9年照顾奶奶的事迹。《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实际唱的也是日常的孝道:“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是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有哪些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核心是敬老养老。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 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 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父母养你成人,一旦他们老了,做儿女就有义务有责任奉养父母,这不仅是感恩报答,也 是为人子的责任义务,所以才有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

        3、侍疾。老 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现 实中,有种“久病无孝子”的现象,这就是说诊治、照顾老人一时半会儿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一辈子始终如一地对待体弱病残的老人就比较难了,但不论时间长短, 能始终如一的爱与孝才是真正的小道。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老人仙逝,子女使其入土为安,这在民间民俗中是极为重要的。

“百 善孝为先”,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孝道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让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这种精神无论过 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 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也?试想,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数十年如一 日培养教诲,为人子女者,那有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的道理,不尽子女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上正在被有些人抛弃。10岁的孩子因为要不到5块零花钱,便杀死了自己的奶奶;因为住院要花钱,要雇人看顾病人,便将病倒的老人抬在一片果园中,任其在树林中苟延残喘。“金钱至上”,人情淡漠,道德底线失却,这个转型期中的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是要引起我们极大警惕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提孝道文化的主要原因。


孝道文化的消极因素

        当然,孝道文化的整个思想也很复杂,有消极的思想因素,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比如贞节观念等,就不将女性当人看。因此一度受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先驱的严厉批判。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是个民族内忧外患的时代,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如何抗拒外强的侵略,是如何唤醒人的意识而迈出民族现代化的脚步,那个时代需要民族的觉醒,需要的国人挣脱封建文化的束缚而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现代步伐。鲁迅虽然是孝子,但他又对孝道很是痛恨,撰写许多文章批判孝道文化。一般来讲,孝道文化的消极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2、不平等性。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价值观念。

        3、封建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4、保守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发扬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1.倡导孝道有助于克服转型期的道德迷茫。今天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全球化、电脑、网络所带来的自然冲突、生态危机与心灵危机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加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精神问题、道德问题很突出,社会需要和谐,世界要和平发展,也需要和谐,以“和”与“合”作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养性、仁德之心、报国敬业、社会和谐、家庭和睦,这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讲,是很有启示,很有发扬光大之必要的。

        2、倡导孝道有助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子的根本,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提倡并弘扬孝道,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实践。

        3孝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有助于完善青年人的人格。孝道文化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圣人教化”的一个体现,其本质是培育以他人为重、不为自己打算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美的圣贤之道。因此,在今天弘扬和普及孝道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培养一代年轻人的集体主义情怀和大爱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内在修养,自觉地树立民族的优良人格。

        4发扬孝道有助于帮助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3个亿,约占总人口的20%以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总之,孝道文化的基点是家庭伦理,目的是天下和谐,途径是以“情”带“行”,通过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谦逊礼让、诚信守义、慈孝仁爱的道德伦理,取得和睦共处的文明秩序与关系。

培育的是以大孝抵达大爱,由家庭和睦抵达社会和谐,这是中国传统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和合”思想在人间生活的表现。对其精华,应当大力倡导,予以弘扬。